‧您所在的位置: 財團法人屏東縣私立基督教伯大尼之家 > 關於屏東伯大尼之家 > 走過歷史 > 創辦人故事 |
|
|
|
創辦人故事│
服事的傳承│
伯大尼之家的發展│
歷任院長│
創辦人故事│走過歷史 |
來自北歐小村的呼召 - 創辦人蘇超生牧師的故事
來自挪威的宣教士蘇超生牧師(Arnulf Solvoll),自幼成長於挪威北部斯泰根(Steigen)的小鄉村。
蘇牧師夫婦分別於1938年及1940年先後成為宣教士,隨即前往中國服事。1940年6月14日,他們在中國結婚,並生下四子。1961年蘇牧師受傅德蘭醫生之邀,到台灣屏東幫忙蓋基督教醫院,蘇牧師禱告後,神清楚地對他說:『去吧!去台灣,去台灣宣教,傳福音給台灣人。』他順服聖靈的帶領,1962年11月在屏東開工。當時醫療資源落後,各地都有因感冒高燒而導致小兒麻痺的患者。蘇牧師與二位籌辦醫院的挪威籍醫生,靠一位熱心的空軍協助搭機,走遍全省尋找小兒麻痺病童,為他們安排開刀,提供鐵鞋、枴杖和行走訓練。那時無人會做鐵鞋拐杖,蘇牧師曾在美國做過,就開始訓練六、七個人來做,凡能幫助小兒麻痺的都教給他們。
然而資金極為有限,給孩子們開刀,預備鐵鞋、拐杖,所費不貲,蘇牧師回到美國募款,宣明會也回應蘇牧師的異象,幫助他在台灣的工作。
開辦伯大尼兒童之家、建立苦難者的庇護所:
1966年3月蘇牧師開辦「伯大尼兒童之家」,由美國宣明會每月資助十塊美金。起初收容20多位小兒麻痺孩子,二、三個月後,已增至40多位,宣明會雖贊助,但無法額外負擔蓋校舍的資金,鼓勵蘇牧師禱告,並登報向外界傳遞兒童之家的需要。當時蘇牧師學到一個印正神應許、既真實又有趣的功課!正如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六章38節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當他需要錢時,他為主奉獻。奉獻十塊美金,從想不到的地方來了一千塊美金;另一次奉獻五十塊,一萬美金也來到伯大尼,伯大尼的房舍就這樣都一一蓋起來了。
推動職業技能訓練:
學員大多介於13 至17歲,許多人沒受過國民教育不識字,老師們逐步教導,半年內他們學會識字也會看聖經。女孩子輪流學做飯,或學做衣服;男生則學木工、雕刻,或學刻印,有的學員也在函授辦公室幫忙。蘇牧師開辦了職業訓練班,希望讓孩子們學得一技之長,可以獨立謀生。於是請各種老師來教電工、修鐘錶、木工、鐵工、銲接;也教學生使用中文打字機。學員在早上查經親近神,並接受知能教育;下午進行職業訓練。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陪伴孩子們成長,不知不覺竟有四百多人在此得幫助。
蘇牧師的福音工作:
不僅照顧殘弱者的生活,蘇牧師更看重人靈魂的得救。他和師母,除了每天帶孩子讀神的話語,引導他們認識神、透過禱告倚靠神。此外,他還常開福音車到鄉間進行「電影佈道」;並成立「伯大尼佈道中心」,自編聖經靈修教材、錄製講道訊息,透過錄音帶、廣播播出的方式向廣大聽眾報好信息,使無數人因此得著神的大愛!
伯大尼之家的第二階段 ~ 擴大服務對象:
1973年,伯大尼之家受世界展望會資助,成為「台灣世界展望會伯大尼兒童之家」,擴大收養孤兒、 腦性麻痺患童及智障兒童。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交棒予台灣人---
蘇牧師夫婦在台灣服事的最後幾年,已將伯大尼發展為一個兼具照顧弱勢和社會關懷的機構。然而,經濟和管理的重擔也相對沉重落在蘇牧師肩上。繁忙的事工讓他的健康嚴重耗損,終於不支病倒。1981年他因嚴重胃潰瘍返回挪威,經過一年妥善的醫療和休息後,他又再度馬不停息的投入事工。其間,他開始將事工交給台灣人,當時從挪威和美國來的贊助雖逐漸減少,但在地善款卻漸有起色,台灣政府也擔起了許多的責任。1983年,年屆69歲的蘇師母最後一次離開台灣,長達15年的歲月,她以無私的愛照顧一大群人生活和靈性上的需求。惜別會上,同工、課輔生、小兒麻痺孩童和智障兒都一一向蘇媽媽道別,萬般不捨。半年後,年屆76歲的蘇牧師也告老還鄉,這位伯大尼的創始者,開拓深耕伯大尼事工長達22年。長年的燃燒自己,使他返鄉時相當的虛弱憔悴。其後數年,他在家鄉享受了一段較悠閒的退休生活。
2001年11月19日,蘇牧師因病過世,結束他一生奉獻的道路。那美好的仗他已打過,從此安歇於恩主的懷中。
一粒麥子落在地裡,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大自然中的植物以各種奧妙的方式,或乘風順流、或靠昆蟲鳥獸,傳播繁衍下一代。所有孕育生命的種子,藉著神所供應的陽光雨露和土壤養份,探出新芽,成長茁壯,開花悅人眼目,結果使人飽足,綠蔭使人得庇護。雖然,生命有限,大樹終會衰老腐朽,但它的可貴,在於傳承,在他庇蔭下的小樹苗,日益成熟,傳承了大樹的使命。伯大尼之家創辦人蘇超生牧師,猶如順洋飄流的棋盤腳果實,耶穌的愛是載動他的潮水,流到神屬意祝福之地。這種子落在土裡,用二十二個年頭,成了庇蔭困苦窮乏人的大樹,蘇牧師用生命行出伯大尼服事的異象:
服務障弱 見證主愛 因我得福 領人蒙恩
|
|
|
↑1966年3月年 創立時鳥瞰圖
|
|
|
商品說明 |
|
其他說明 |
來自北歐小村的呼召 - 創辦人蘇超生牧師的故事
來自挪威的宣教士蘇超生牧師(Arnulf Solvoll),自幼成長於挪威北部斯泰根(Steigen)的小鄉村。
蘇牧師夫婦分別於1938年及1940年先後成為宣教士,隨即前往中國服事。1940年6月14日,他們在中國結婚,並生下四子。1961年蘇牧師受傅德蘭醫生之邀,到台灣屏東幫忙蓋基督教醫院,蘇牧師禱告後,神清楚地對他說:『去吧!去台灣,去台灣宣教,傳福音給台灣人。』他順服聖靈的帶領,1962年11月在屏東開工。當時醫療資源落後,各地都有因感冒高燒而導致小兒麻痺的患者。蘇牧師與二位籌辦醫院的挪威籍醫生,靠一位熱心的空軍協助搭機,走遍全省尋找小兒麻痺病童,為他們安排開刀,提供鐵鞋、枴杖和行走訓練。那時無人會做鐵鞋拐杖,蘇牧師曾在美國做過,就開始訓練六、七個人來做,凡能幫助小兒麻痺的都教給他們。
然而資金極為有限,給孩子們開刀,預備鐵鞋、拐杖,所費不貲,蘇牧師回到美國募款,宣明會也回應蘇牧師的異象,幫助他在台灣的工作。
開辦伯大尼兒童之家、建立苦難者的庇護所:
1966年3月蘇牧師開辦「伯大尼兒童之家」,由美國宣明會每月資助十塊美金。起初收容20多位小兒麻痺孩子,二、三個月後,已增至40多位,宣明會雖贊助,但無法額外負擔蓋校舍的資金,鼓勵蘇牧師禱告,並登報向外界傳遞兒童之家的需要。當時蘇牧師學到一個印正神應許、既真實又有趣的功課!正如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六章38節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當他需要錢時,他為主奉獻。奉獻十塊美金,從想不到的地方來了一千塊美金;另一次奉獻五十塊,一萬美金也來到伯大尼,伯大尼的房舍就這樣都一一蓋起來了。
推動職業技能訓練:
學員大多介於13 至17歲,許多人沒受過國民教育不識字,老師們逐步教導,半年內他們學會識字也會看聖經。女孩子輪流學做飯,或學做衣服;男生則學木工、雕刻,或學刻印,有的學員也在函授辦公室幫忙。蘇牧師開辦了職業訓練班,希望讓孩子們學得一技之長,可以獨立謀生。於是請各種老師來教電工、修鐘錶、木工、鐵工、銲接;也教學生使用中文打字機。學員在早上查經親近神,並接受知能教育;下午進行職業訓練。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陪伴孩子們成長,不知不覺竟有四百多人在此得幫助。
蘇牧師的福音工作:
不僅照顧殘弱者的生活,蘇牧師更看重人靈魂的得救。他和師母,除了每天帶孩子讀神的話語,引導他們認識神、透過禱告倚靠神。此外,他還常開福音車到鄉間進行「電影佈道」;並成立「伯大尼佈道中心」,自編聖經靈修教材、錄製講道訊息,透過錄音帶、廣播播出的方式向廣大聽眾報好信息,使無數人因此得著神的大愛!
伯大尼之家的第二階段 ~ 擴大服務對象:
1973年,伯大尼之家受世界展望會資助,成為「台灣世界展望會伯大尼兒童之家」,擴大收養孤兒、 腦性麻痺患童及智障兒童。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交棒予台灣人---
蘇牧師夫婦在台灣服事的最後幾年,已將伯大尼發展為一個兼具照顧弱勢和社會關懷的機構。然而,經濟和管理的重擔也相對沉重落在蘇牧師肩上。繁忙的事工讓他的健康嚴重耗損,終於不支病倒。1981年他因嚴重胃潰瘍返回挪威,經過一年妥善的醫療和休息後,他又再度馬不停息的投入事工。其間,他開始將事工交給台灣人,當時從挪威和美國來的贊助雖逐漸減少,但在地善款卻漸有起色,台灣政府也擔起了許多的責任。1983年,年屆69歲的蘇師母最後一次離開台灣,長達15年的歲月,她以無私的愛照顧一大群人生活和靈性上的需求。惜別會上,同工、課輔生、小兒麻痺孩童和智障兒都一一向蘇媽媽道別,萬般不捨。半年後,年屆76歲的蘇牧師也告老還鄉,這位伯大尼的創始者,開拓深耕伯大尼事工長達22年。長年的燃燒自己,使他返鄉時相當的虛弱憔悴。其後數年,他在家鄉享受了一段較悠閒的退休生活。
2001年11月19日,蘇牧師因病過世,結束他一生奉獻的道路。那美好的仗他已打過,從此安歇於恩主的懷中。
一粒麥子落在地裡,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大自然中的植物以各種奧妙的方式,或乘風順流、或靠昆蟲鳥獸,傳播繁衍下一代。所有孕育生命的種子,藉著神所供應的陽光雨露和土壤養份,探出新芽,成長茁壯,開花悅人眼目,結果使人飽足,綠蔭使人得庇護。雖然,生命有限,大樹終會衰老腐朽,但它的可貴,在於傳承,在他庇蔭下的小樹苗,日益成熟,傳承了大樹的使命。伯大尼之家創辦人蘇超生牧師,猶如順洋飄流的棋盤腳果實,耶穌的愛是載動他的潮水,流到神屬意祝福之地。這種子落在土裡,用二十二個年頭,成了庇蔭困苦窮乏人的大樹,蘇牧師用生命行出伯大尼服事的異象:
服務障弱 見證主愛 因我得福 領人蒙恩
|
備註說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