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tp 名稱 : 聖誕紅義賣,為憨兒帶來希望 tp 名稱 : 歡迎訂桌! 樸石屋養生合菜 tp 名稱 : 拉麺店老闆愛心款待,憨兒包場吃到飽 tp 名稱 : 空軍第六基勤大隊年前送暖 tp 名稱 : ~憨兒復建利器、挪威Redcord懸吊復健系統~ tp 名稱 : ~入秋進補最佳選擇,屏東伯大尼健走活地鶏~ tp 名稱 : ~Happy Thanksgiving! Ha en fin høsttakkefest!~ tp 名稱 : ~在菜畦間建立自信、在果園中尋得成就~ tp 名稱 : 2015年冬季院訊 tp 名稱 : ~感恩社會愛心回應,助憨兒遠離PM2.5~ tp 名稱 : 打造環境友善園區,與蜜蜂和平共榮 tp 名稱 : 聖誕節社區適應活動: 憨兒樂遊草衙道購物中心 tp 名稱 : 鍾爸爸愛心招待 tp 名稱 : 憨兒歡慶感恩節及聖誕點燈 tp 名稱 : 一日親人活動: 滿滿關懷溫暖憨兒心 tp 名稱 : 新鮮無毒菜蔬便利宅配 tp 名稱 : 瑟拉威藝廊咖啡,為憨兒打造溫馨團圓飯 tp 名稱 : 感謝王南琦老師初四號召友人前來參與一日親人活動 tp 名稱 : 善心陳老闆辦桌宴憨兒,年夜圍爐溫暖憨兒失依心 tp 名稱 : 憨兒牌雜貨店,俗俗賣,讓您的愛心足感心! tp 名稱 : 一日親人~警官鍾爸爸帶憨兒出遊 tp 名稱 : 熱心代書捐車,伴憨兒家族旅行 tp 名稱 : ~給失依憨兒的春節家族旅行:香港圓夢之旅~ tp 名稱 : ~失依憨兒不孤單,師生圍爐歡度除夕夜~ tp 名稱 : ~2017新收有機黑豆,更換新裝開放訂購中~ tp 名稱 : ~環境照護生活復健,豐富憨兒身心靈~ tp 名稱 : ~周末離島小旅行,紓解憨兒不安情緒~ tp 名稱 : ~憨兒農場新鮮直送,高雄主婦聯盟限時販售~ tp 名稱 : ~穗花棋盤腳,花香安撫憨兒心~ tp 名稱 : 金華代書熱心集資,捐贈工作療育用手推車 tp 名稱 : 迎接母親節,憨兒表現畫思親情 tp 名稱 : 傳愛咖啡 禮盒新選擇 tp 名稱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tp 名稱 : 回娘家種玉米活動 tp 名稱 : 憨兒體驗原住民婚禮 tp 名稱 : ☆優等☆2017年屏東縣身心障礙機構評鑑 tp 名稱 : 德國羅曼雞新居落成 tp 名稱 : 老憨兒樂享南國暖陽 tp 名稱 : 熱情吉貝島民,喜迎思鄉憨兒 tp 名稱 : ~年度感恩節活動紀實 Thanksgiving at PCBH~ tp 名稱 : Oddwin專欄»蘇超生牧師夫婦:上帝的呼召 tp 名稱 : ~年末感恩 新年快樂~ tp 名稱 : ~聯合利華歲末送暖,捐贈憨兒清潔用品~ tp 名稱 : 同工親伴憨兒渡春節,療育動物安撫憨兒思家心 tp 名稱 : 傳承北歐萬浬渡海助弱精神,海豐鄉親農民視憨兒如己出 tp 名稱 : 呼朋引伴 捐車讓愛走動 tp 名稱 : 工作療育安穩憨兒心 tp 名稱 : ~迎初夏,嚐鮮筍肯定憨兒工作成果!~ tp 名稱 : ~維他命C三十倍☆台湾香檬☆シークヮーサー収穫まつり~ tp 名稱 : 感謝有您! 年夜飯有總鋪師 現煮ㄝ辦桌 tp 名稱 : ~清淨海國際生技慷慨贊助環保天然清潔用品,支持伯大尼永續無毒生態院區~ tp 名稱 : 美國台僑林典謨伉儷 蒙福分享的台灣人 tp 名稱 : ~花旗全球志工日,力助行銷希望菜~ tp 名稱 : ~院長的話~讓憨兒過一個一般人的生活 tp 名稱 : 憨兒園藝療育成果展現~台灣原生種穀物:台灣紅藜~ tp 名稱 : 美籍Jake Hemingway單車環島,送暖屏東伯大尼 tp 名稱 : ~2015年父親節融合活動:父愛扶兒上馬趣~ tp 名稱 : ~熱心警官無償供田認養 伯大尼憨兒歡慶豐收~ tp 名稱 : 敬謝二手愛心物資 目前暫停接收 tp 名稱 : ~野植紅豆,溫暖上市~ tp 名稱 : ~憨兒喜迎墾丁山羊~ tp 名稱 : ~農場樂活讓憨兒活出生命價值,帶給憨兒希望~ tp 名稱 : ~匠豐精密金屬慨捐福祉車,輪椅憨兒外出不再難行~ tp 名稱 : ~陸上行舟慶端午,憨兒樂享划舟趣~ tp 名稱 : ~環保電動搬運車,農場憨兒的新好幫手~ tp 名稱 : 教養的反省 tp 名稱 : 畜牧憨兒喜迎新貨車 tp 名稱 : 曬蘿蔔乾囉! tp 名稱 : 重度憨兒農場療育 tp 名稱 : 憨兒喜迎小黃牛誕生 tp 名稱 : 希望菜籃-無毒鮮蔬供貨中 tp 名稱 : 感謝愛心捐贈潮帽 tp 名稱 : 楊姐姐回來了!這次要帶大家提前過聖誕節 tp 名稱 : 作伙來支持憨兒希望菜籃 tp 名稱 : 愛心拉麺店老闆 憨兒包場拉麺趴 tp 名稱 : 溫暖老闆娘 溫暖火鍋 溫暖憨兒心 tp 名稱 : 感謝熱情捐贈 停收二手衣物 tp 名稱 : 新春限定禮盒 助失依憨兒買新衣換新鞋 tp 名稱 : 主婦聯盟許前總經理蒞訪 用心推薦憨兒農畜產品 tp 名稱 : いずみ鯛口感佳 屏東伯大尼也有 tp 名稱 : 守護憨兒與憨兒共同成長的教養團隊急需您的加入!!! tp 名稱 : 多元化作物栽培 豐富憨兒農藝療育 tp 名稱 : 再次歡迎天使志工團前來關懷憨兒 tp 名稱 : 憨兒喜迎梅花鹿 tp 名稱 : 別錯過無毒菜蔬冷藏宅配到府 tp 名稱 : 放養土雞樹上築窩 tp 名稱 : 無毒鮮桑椹開放訂購囉 tp 名稱 : 憨兒體驗背負十架行苦路 tp 名稱 : 感謝金華代書號召支持憨兒工作成果 tp 名稱 : 憨兒教養不能停,憨兒遠距學樂器 tp 名稱 : 荔枝園照顧手札 tp 名稱 : 想吃無毒地瓜葉嗎? tp 名稱 : 石斛蘭掛樹枝 雞群上樹梢 tp 名稱 : 防疫演練,綠竹筍出荷 tp 名稱 : 老舊機車、洗衣機汰換募款 tp 名稱 : 協荔枝持教養 tp 名稱 : 師生雨中趕收破布子 tp 名稱 : 憨兒外出禮拜融合樂啖美食 tp 名稱 : 公告: 請慎防詐騙 tp 名稱 : 感謝寶島聯播網大千電台 同島一命 寶島同心連線到的是屏東伯大尼之家 tp 名稱 : 感謝聯米文化基金會捐贈米糧米糠

    🎄✨Christmas Social adaptation activities: A day trip to Taroko Park Shopping Centre 聖誕節社區適應活動: 憨兒樂遊草衙道購物中心 在聖誕節慶祝期間,老師們特別安排憨兒分批前往高雄市的購物中心,由各班老師教導憨兒搭乘大眾運輸前往,在購物中心精美的聖誕裝飾中,師生同樂感受佳節氣氛,亦暢懷於遊樂區,並讓憨兒在美食街選擇喜歡的餐點,開懷全都寫在臉上。讓憨兒融入社會,也讓社會接納憨兒,是我們致力於社區適應活動的努力方向。 憨兒與我們身邊的孩子無異,雖然因智能的受限,但仍會期待節慶,期待與家人外出遊玩,在屏東伯大尼之家,老師們就是憨兒的親人。當然,我們無法取代憨兒的親人,更有很多不足、不完美的地方,但我們希望能藉著佳節出遊,讓憨兒也能與一般孩子般,感受與家人佳節出遊的喜悅。 屏東伯大尼之家提供全年齡層的智能障礙教養服務,不管年幼、年邁、失依失怙的憨兒都是需要特殊的教養服務,目前我們教養146名9-52歲的輕至極重度的憨兒,純真如稚子的憨兒,每一位都是台灣的天使,更是我們教養團隊疼惜的寶貝。 年末了,感謝台灣國內外朋友一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因為有大家,我們的憨兒教養服務得以延續! 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屏東伯大尼之家 Pingtung Christian Bethany Home 發佈於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1、日本蛋茄 (引進栽培可以生食的日本茄種,糖度約9~10度)...
    2、日本長蔥 (日本栽培法,蔥白特長喔!)
    3、紅蘿蔔
    4、白蘿蔔
    5、甜菠菜
    6、甜菜根
    7、香蕉
    8、小番茄
    – As a young bachelor the urge to tell others about God, drove me to obtain leaflets, and I wrote to Christian publishing houses and made agreements to sell their books, Arnulf describes from his beginning. – I started to go from door to door as a bookseller and talked to people about God.
    -身少單身的我,亟欲想傳揚福音,這驅使我想辦法去申請宣教用的傳單,因此我寫信給基督教出版社,並與它們達成協議,以為他們推銷書籍來得到傳單,開始挨家挨戶地推銷書籍,也一邊傳揚上帝的福音。-蘇超生牧師述說宣教生涯的起點。
    What I earned from book sales covered travel and living expenses.
    我仰賴推銷所得來支付旅行及生活開支。
    In this way Arnulf came to the place called Lofoten.
    在旅程中,蘇超生牧師來到羅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位於挪威北部北極圈內)。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met with the Pentecostal revival.
    他人生第一次遭遇到五旬節運動(20世紀初興起的基督教新教運動)
    He faced rumors about those “crazy Pentecostals”.
    他面對許多關於五旬節教派狂熱教徒的流言。
    (註:五旬節教派後衍生出許多分支,如聖潔會、神召會..等,此處蘇牧師參與的教會屬於目前的神召會)
    As a bookseller he was also invited inside Pentecostal homes and heard their version.
    身為一個書籍推銷員,他也被邀請到神召會教徒的家中,並傾聽他們的觀點。
    Curiosity was piqued and he joined their meetings.
    這卻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因而參加了神召會教會的聚會。
    He was overwhelmed by the power and anointing in the ministry.
    他被神的力量所覆蓋,並接受教會的受膏(部分基督教派儀式,此為領受成為上帝所用的器皿,成為上帝的僕人)
    And when baptism was preached, he joined five others and got baptized in the ice-cold sea water.
    當牧師呼召受洗時,他與其他五人一同在冰冷的海水中接受洗禮。
    The stay in Lofoten was the start of a lifelong mission in the Lord's service.
    在羅弗敦群島的機遇,是蘇超生牧師開始一生服侍上帝的出發點。
    A woman from his home town with well-paid work in Oslo, offered to help Arnulf financially for him to go the Pentecostal Bible school in Stockholm, Sweden.
    一位居住在蘇超生牧師的故鄉,奧斯陸(Oslo,挪威首都)享有優渥待遇的女士,支助他前往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瑞典首都)就讀聖經學校。
    There he received thorough Bible teaching. In Sweden, Arnulf also was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在那裏,他領受到完整的聖經教導,也同時被聖靈充滿。
    Back in Norway, he traveled as an evangelist.
    回到挪威後,他以傳道身分開始旅行佈道。
    While he had meetings in Mid-Norway, he was accommodated in the home of China-missionary Jon Narbuvoll.
    當他在挪威中部參加一個聚會時,留宿於一位曾在中國傳教的宣教師-約翰拿布沃家中(Jon Narbuvoll).
    A few years earlier Mr. Narbuvoll had died in China.
    他被告知,幾年前拿布沃先生才在中國過世。
    His last letter with greetings to his family was framed and hung on the wall. It said: "I am dying and going home to Jesus. May God call a new missionary to take over my empty place.
    他最後寫給家人的信件,被裱框掛在牆上。寫著:『我快要走了,我要回家與耶穌同在。願上帝呼召一位新的傳教師來填補我的位子。』
    - This touched my heart and I answered the Lords calling; "Yes, Jesus!”
    這段話非常觸動我的內心,我馬上回應了上帝的呼召,『我願意,耶穌!』
    Later the same fall, Arnulf came to Oslo to attend Reverend Thomas. B. Barratt’s Bible school in Oslo.
    之後,蘇超生牧師便前往奧斯陸就讀湯瑪士.巴瑞特牧師所創辦的聖經學校。(Thomas Ball Barratt 1862-1940,英國出生的挪威籍牧師)
    A young girls’calling 一個少女的呼召
    For young girls, it was not easy to find paid work. Further education was not expressible.
    在當時的挪威,年輕的女孩不是很簡單能夠找到支薪的工作。而繼續接受教育是難以開口向父母要求的。
    For young maidens, housework and childcare was the common work.
    因此,未婚的年輕少女,家事幫傭及照顧幼兒是普通的出路。
    - When I was 16 I was allowed to go to the Stavanger, a nearby city, "to serve", as we said. I was a maid for the pastor’s family, says Berly.
    - Berly回憶起:當我16歲時,我被允許前往鄰近的城市,斯塔萬格(Stavanger, 挪威第三大城市),當時的說法是「去服務」。我受雇成為一個牧師家庭的幫傭。
    Later she learned to sew and traveled around on the farms making and repairing clothes.
    之後,他學會縫紉的技術,輾轉在各個農場間修補衣服及縫製新衣。
    It was a time of revival in Stavanger and Berly loved attending the meetings.
    這時剛好遇到神召會教派在斯塔萬格宣教,Berly很熱愛參加它們的聚會。
    She was eager to get experience in the church work. Her elder sister Ingeborg was already an evangelist and missionary candidate.
    她當時熱切的渴望體驗在教會工作。她的姊姊英伯格已經成為傳道,並為宣教師的候選人。
    One time Berly was home when a preacher was visiting them.
    有一次Berly在家時,一位牧師前來探訪。
    He asked if she also would begin to travel with the gospel.
    牧師詢問Berly是否有意願參加福音隊的旅行。
    Her father looked at the preacher and replied:- Joseph is gone. Will they now take Benjamin also?
    It was hard for Blacksmith to let his daughters go.
    Berly的父親看著牧師回答說:『約瑟已經走了。他們也會帶走便雅憫嗎?』。
    (註:此處Berly父親引用聖經創世紀42:36經文,來說明自己不願女兒離開的心情。約瑟與便雅憫為聖經人物雅各之子,並非Berly之兄弟)
    要讓女兒長期離家對這位鐵匠而言,是很艱難的決定。
    Berly was however afraid that her longing to travel with the gospel was due to her own wanderlust and search for adventure.
    Berly擔心她想參加巡迴福音隊,是因為她內心對流浪及冒險的渴望。
    - God, if this is your calling, me please give me a visible proof that you will support me.
    - 神啊,如果這是出於你的呼召,請給我一個看到你會支持我的的應證。
    Please provide me with five Krone (approximately 1 US$) from an unexpected source, she prayed.
    請由意想不到的管道,提供我5克朗(當時挪威貨幣,約和當時美金1元),她這樣禱告著。
    Five Krone was not a small amount as it might sound.
    5克朗聽起來並非一筆小數目。
    Berly would use it to buy a lady purse for her Bible.
    Berly會用這筆錢去買一個裝聖經用的小提包。
    God saw Berly’s heart.
    上帝看到Berly的心。
    He knew it was not adventurousness or in defiance she asked for money, but to be sure of the Lord’s will.
    祂知道她對5克朗的祈求,並非為了喜歡冒險或試探上帝真假,僅是為了確認上帝的旨意。
    Shortly after, she received a registered mail. It was the first time Berly ever got a registered letter. Was this answer to her prayers?
    不久過後,她收到一封掛號信函。這甚至是Berly第一次收到這種信函。她描述當時的心情
    - I was so excited and had to stop by the post office the very next morning before work, she articulates. –
    - 我當時非常興奮,趕著在隔日早上上班前去郵局領取信件–
    What a surprise awaited me!
    一個如此的驚喜等待著我!
    In the envelope was not only five Krone, but a nice, red note - 100 Crowns - and a letter from the sender, expressing she could not get peace until she had sent me the money.
    在信封中不是只有5克朗,而是一張百元的紅色鈔票,以及一封信,內文表達如果沒有寄送這筆錢,內心無法平靜。
    It was enough for a Bible purse, Bible dictionary and several other necessary things when traveling.
    這不僅足夠購買聖經提包、釋經字典及其他旅行必備的物品。
    After this incident Berly told openly about her calling.
    經過這件事,Berly能有自信地訴說她的呼召。
    Shortly after she was traveling as an evangelist.
    很快地,她以傳道身分踏上旅途。
    That fall she went to Oslo to attend the Pentecostal Bible school.
    那年秋天,她前往奧斯陸的聖經學校就讀。
    The Bible school in Oslo
    奧斯陸的聖經學校
    In Oslo, the evangelist Berly Aarre accommodated with the family Pedersen.
    在奧斯陸,Berly傳道寄宿在培德森家的住處。
    They often had visiting evangelists living with them.
    他們時常提供住宿給來奧斯陸的傳道。
    In this house Berly for the first time met the man with whom she was going to share her life.
    在這裡,Berly初遇了與她共度一生的伴侶。
    This is how she describes the first time they met:
    這是她描述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 Early in the morning, one of the first days of Bible school, there was a knocking on the door at Pedersen’s.
    - 在聖經學校剛開課的一天清晨,有人敲培德森住處的前門。
    I did my morning routine, combing my hair.
    我正在早上例行的梳髮。
    Before anyone answered, "Please enter", the door opened and a man in coat and hat walked in.
    我說了:「請進!」,在還沒有人回應時,門已經被打開,一位身著大衣的男士走進來。
    He had a Bible bag and a guitar under his arm.
    他拿著一本聖經,腋下夾著把吉他。
    As he stepped in, he bumped his guitar in the doorframe.
    當他踏進門來時,他的吉他撞到了門框。
    Pedersen greeted the man and presented him as the evangelist Arnulf Knutsen, and spoke well about him.
    培德森先生走出來歡迎他,並向我介紹他是阿諾夫.納森(Knutsen為蘇牧師改姓前的姓氏)傳道,並為他美言多句。
    He had come to Oslo to attend Bible school and since he previously had stayed at Pedersen’s, he thought he would stay here again.
    他前來奧斯陸就讀聖經學校,並在之前曾經寄宿過培德森先生的家中,他以為他要再次來借宿。
    Arnulf started singing duet.
    阿諾夫開始與培德森先生合唱起來。
    This sounded good and since both were missionary candidates for China, they were asked to speak in prayer meetings and other meetings during the Bible school.
    歌聲非常協調悅耳,因為他們兩位都是派赴中國的宣教師候選人。在聖經學校,他們常在祈禱會及其他的聚會被要求發表感想。
    When school was over, they kept in touch by writing letters.
    當學校課程結束後,他們之間仍以書信保持聯絡。
    Later they met again at Elim Bible School in London, where they learned English.
    之後,他們在英國倫敦的義靈聖經學校學習英文時又再次相遇。
    It was when leaving for England that Arnulf changed its sir-name from Knutsen to Solvoll.
    而Arnulf將姓氏由Knutsen改為Solvoll,就是在他離開英格蘭前夕。
    Next time I will write about their exciting travel and stay in China during World War II.
    下回我會撰寫有關蘇超生牧師於二戰期間在中國停留時的精采閱歷。
    Oddwin Solvoll 
    Aug 2016 in Norway
    蘇但以理
    2016年八月於挪威
    阿蓮是馬療中進展最快的孩子,在馬背上自然流露出未曾見的自信
    為了讓神經肌肉障礙的憨兒上馬,需要多名復健、護理人員同心協力
    屏東縣前副縣長鍾佳濱擔任馬術療癒伴走員,讓失依憨兒在父親節樂享一日親情
    本院李清聖董事
    s
    b
    教養的反省
    (舊約聖經 箴言廿二6;Proverbs 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中文和合本]
    「教養囝仔著用合宜的法,就他到老也無歪挫。」[台文漢字本] “Train children in the right way, and when old, they will not stray.” [NRSV]
    我們是否點燃了孩子的熱情
    智障者雖然智能上異於一般人,但還是一個到地的生命個體,有喜怒哀樂的表情,好惡的需求與人際的互動。教養涵蓋教導、保護、養育,在進行認知的教養、情感的教養、相處的教養時,從起點行為切入後有了正向的發展,假以時日負面的行為自然縮減。保護不只消極地排除智能缺陷的學習障礙與傷害,更要積極地順勢激勵其現有的僅存能力得以發展不致退化消失。養育孩子並非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而是有無數的觀點,其中許多是有效且有趣的。教育格言:「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一旦找到學生興趣的所在與方式,就打開了正向學習的大們。除非須由智障教養轉銜為精障或機能喪失退化的醫療照護範疇 (教養院依法不能有醫療行為)。借鏡蘋果電腦創辦與靈魂人物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涯發展,他非常單純的養父母不過生活上讓他對周遭的世界產生興趣,自然地啟發他的心靈。五、六歲時,養父就要他一起在自家車庫使用工具拆解或組裝東西,養母學齡前教他認字閱讀。搬家後鄰居的惠普工程師賴瑞(Larry Lang)熱心傳授組合電子小物件。關鍵的十歲,小四導師希爾太太誘導扭轉一向課堂的搗蛋鬼學習數學的信心,並教他動手製作簡易相機。激起興趣的所在,點燃學習的熱情,一個有用的人就這樣產生了。
    教養的生命發展
    我們的教養到底是使人存活,還是使人有尊嚴的生活?生命的發展既是快樂的,又是受歡迎的,就成了我們教養成敗的具體反省。面對智能缺陷的服務使用者(Service User院生),我們要記得理性看待。 *不要小看:他們不是什麼都不會,還是可選擇性的做一些事。*不能高估:他們不是好厲害,可能只會那麼一件事。但是就像製作手編籃子,五、六個人依其有限的能力分工,組合起來就有像樣可觀成品展現,且可客製化義賣。此外,我們將繼續努力嘗試融合的生命發展,新年度開展「松柏憨兒一家親」計畫:讓長者與憨兒在生命的融合中相輔相成,不同生命的共榮於世,見證生命融合的果效,不同的缺陷苦難聚合時的豐富美好。當然,憨兒與老人其差異性在融合發展上有待團隊加以克服,請繼續支持並共享上天賦予生命的喜悅。生命的教養機構的社會責任 有云:「聰明人會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智慧人則由他人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會從過去的危機中儆醒,智慧人則由未來的危機中儆醒。」深切以種種前車之鑑和具公信力的審慎危機預測來自我鞭策,警醒十年後本院是否猶屹立不墜地「服務障弱,見證主愛;因我得福,領人蒙恩。」由是省思社會責任如下:
    一、從贊助人學習超越血緣與地緣的社會參與。
    警醒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排除分門別類的自私、冷酷的污染,參與建立一個敬畏造物主理性社會基礎的文化,即在乎他人的苦難、福祉,才不致阻礙台灣社會向前發展。 (參閱聖經:以賽亞書十一6-10)
    二、信仰是人生最重要的遵循課題(The ultimate concern)。
    教養機構若沒有儆醒自己的信仰理念,將導致自我氾濫,缺少約束,缺少一致的精神支柱,沒有共通規範的道德意識和真理意識,每個人只相信自己,每個人按自己的意志確立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行為的道理,如此導致人人在各個部門和生活領域沒有共同意識。人由於缺乏信仰,就沒有罪惡感,心無虧欠和內疚,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無罪,這導致人在內部 矛盾分歧時,人性中受污染的殘忍和冷漠,將自相鬥爭抵消摧毀,而非良性的競爭仿效。
    三、機構的經營管理要堅持務實和誠信。
    警醒堅持成為法治社會上下守法的樣本,防範受污染想要走捷徑而徇私枉法,要成就來自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工作和犧牲,而非淪為表現口舌與慷他人之慨的無謂爭論。
    四、以社會工作人格的骨氣維護障弱者的尊嚴。
    警醒於生活的真諦不在於我所取多少名與利,乃在於我能給予社會和我的人類同胞多少。跟隨(內心仰慕仿效)創辦人蘇超生牧師夫婦勇於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而非僅是嘴巴尊崇而已。防範潛意識裡視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阻礙了接受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並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因我得福。(參閱聖經:創世記十二3;使徒行傳廿35)。簡言之,如果是為了謀生,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人必須去奉獻─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無情和自私的污染,成為國家落後的主要原因。貪婪使人喪失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就算有能力也缺乏勇氣把真理化為實踐。不要夢想奇蹟或者好運的不勞而獲,受贊助人敬重和解囊信賴支持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誠心犧牲所換取的,非公關宣廣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人或可欺瞞一時,天理昭昭難逾時日考驗。
    五、專業知能與價值觀的並行隨機在職調適。
    警醒那種本能私慾所污染的價值觀。有些人不幸在成長過程,青少年時耳濡目染如何說謊並從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反省在教養實務上是否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卻忽略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優質內涵。在每個月工作考核上鼓勵勇於改善而變化的嘗試性服務品質,不是做了就算,而是做好(有效)才算,免於因循茍且,甚至作假,浪費工時徒增耗能。
    六、教養上注重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性。
    維護「身心靈健康」的生命概念,工作者儆醒自欺欺人偷天換日地簡化教養為飼養,被便宜行事的歪風所污染,動物化服務對象。經過教養的生命是有產能的,可由產值具體證實。
    七、工作者心態上儆醒自己是教養生命而非僅是教養智能。
    受污染的教養工作者,誤以為從別人得到尊敬是因為他們佔有了相當的專業知識而自豪,而忽略了要為別人的幸福做些什麼?如此,只不過是成了一群僅僅通曉考試獲取證照,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消費者+垃圾製造者)。污染的教育體系非但不能提供給社會許多有用的人才,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份子,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全體納稅人提供的公私立教育資源),卻毫無毫不關心在職場上盡責回饋─以服務對象的最大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服務守則,隨考試交卷而淡化消失。
    歲末心語
    我們的服務使用者,因先天的遺傳或後天的種種傷害,以致腦部發展不完全或腦的功能一輩子停頓在兒童階段(12歲以下),無法有理性的思考判斷,對我們的教養在模仿下照單全收,則「使他們走當行的道」(聖經箴言廿二6)自然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天職任務。一年來感謝贊助人可貴的愛心與默默地支持,我們會珍惜自勵於教養,以此社會託付為榮,願天父賜福您尊重生命無私地厚愛憨兒。

     產 品 名 稱 : 教養的反省
    $ 未定  
    商品說明
    其他說明
    (舊約聖經 箴言廿二6;Proverbs 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中文和合本]
    「教養囝仔著用合宜的法,就他到老也無歪挫。」[台文漢字本] “Train children in the right way, and when old, they will not stray.” [NRSV]
    我們是否點燃了孩子的熱情
    智障者雖然智能上異於一般人,但還是一個到地的生命個體,有喜怒哀樂的表情,好惡的需求與人際的互動。教養涵蓋教導、保護、養育,在進行認知的教養、情感的教養、相處的教養時,從起點行為切入後有了正向的發展,假以時日負面的行為自然縮減。保護不只消極地排除智能缺陷的學習障礙與傷害,更要積極地順勢激勵其現有的僅存能力得以發展不致退化消失。養育孩子並非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而是有無數的觀點,其中許多是有效且有趣的。教育格言:「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一旦找到學生興趣的所在與方式,就打開了正向學習的大們。除非須由智障教養轉銜為精障或機能喪失退化的醫療照護範疇 (教養院依法不能有醫療行為)。借鏡蘋果電腦創辦與靈魂人物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涯發展,他非常單純的養父母不過生活上讓他對周遭的世界產生興趣,自然地啟發他的心靈。五、六歲時,養父就要他一起在自家車庫使用工具拆解或組裝東西,養母學齡前教他認字閱讀。搬家後鄰居的惠普工程師賴瑞(Larry Lang)熱心傳授組合電子小物件。關鍵的十歲,小四導師希爾太太誘導扭轉一向課堂的搗蛋鬼學習數學的信心,並教他動手製作簡易相機。激起興趣的所在,點燃學習的熱情,一個有用的人就這樣產生了。
    教養的生命發展
    我們的教養到底是使人存活,還是使人有尊嚴的生活?生命的發展既是快樂的,又是受歡迎的,就成了我們教養成敗的具體反省。面對智能缺陷的服務使用者(Service User院生),我們要記得理性看待。 *不要小看:他們不是什麼都不會,還是可選擇性的做一些事。*不能高估:他們不是好厲害,可能只會那麼一件事。但是就像製作手編籃子,五、六個人依其有限的能力分工,組合起來就有像樣可觀成品展現,且可客製化義賣。此外,我們將繼續努力嘗試融合的生命發展,新年度開展「松柏憨兒一家親」計畫:讓長者與憨兒在生命的融合中相輔相成,不同生命的共榮於世,見證生命融合的果效,不同的缺陷苦難聚合時的豐富美好。當然,憨兒與老人其差異性在融合發展上有待團隊加以克服,請繼續支持並共享上天賦予生命的喜悅。生命的教養機構的社會責任 有云:「聰明人會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智慧人則由他人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會從過去的危機中儆醒,智慧人則由未來的危機中儆醒。」深切以種種前車之鑑和具公信力的審慎危機預測來自我鞭策,警醒十年後本院是否猶屹立不墜地「服務障弱,見證主愛;因我得福,領人蒙恩。」由是省思社會責任如下:
    一、從贊助人學習超越血緣與地緣的社會參與。
    警醒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排除分門別類的自私、冷酷的污染,參與建立一個敬畏造物主理性社會基礎的文化,即在乎他人的苦難、福祉,才不致阻礙台灣社會向前發展。 (參閱聖經:以賽亞書十一6-10)
    二、信仰是人生最重要的遵循課題(The ultimate concern)。
    教養機構若沒有儆醒自己的信仰理念,將導致自我氾濫,缺少約束,缺少一致的精神支柱,沒有共通規範的道德意識和真理意識,每個人只相信自己,每個人按自己的意志確立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行為的道理,如此導致人人在各個部門和生活領域沒有共同意識。人由於缺乏信仰,就沒有罪惡感,心無虧欠和內疚,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無罪,這導致人在內部 矛盾分歧時,人性中受污染的殘忍和冷漠,將自相鬥爭抵消摧毀,而非良性的競爭仿效。
    三、機構的經營管理要堅持務實和誠信。
    警醒堅持成為法治社會上下守法的樣本,防範受污染想要走捷徑而徇私枉法,要成就來自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工作和犧牲,而非淪為表現口舌與慷他人之慨的無謂爭論。
    四、以社會工作人格的骨氣維護障弱者的尊嚴。
    警醒於生活的真諦不在於我所取多少名與利,乃在於我能給予社會和我的人類同胞多少。跟隨(內心仰慕仿效)創辦人蘇超生牧師夫婦勇於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而非僅是嘴巴尊崇而已。防範潛意識裡視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阻礙了接受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並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因我得福。(參閱聖經:創世記十二3;使徒行傳廿35)。簡言之,如果是為了謀生,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人必須去奉獻─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無情和自私的污染,成為國家落後的主要原因。貪婪使人喪失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就算有能力也缺乏勇氣把真理化為實踐。不要夢想奇蹟或者好運的不勞而獲,受贊助人敬重和解囊信賴支持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誠心犧牲所換取的,非公關宣廣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人或可欺瞞一時,天理昭昭難逾時日考驗。
    五、專業知能與價值觀的並行隨機在職調適。
    警醒那種本能私慾所污染的價值觀。有些人不幸在成長過程,青少年時耳濡目染如何說謊並從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反省在教養實務上是否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卻忽略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優質內涵。在每個月工作考核上鼓勵勇於改善而變化的嘗試性服務品質,不是做了就算,而是做好(有效)才算,免於因循茍且,甚至作假,浪費工時徒增耗能。
    六、教養上注重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性。
    維護「身心靈健康」的生命概念,工作者儆醒自欺欺人偷天換日地簡化教養為飼養,被便宜行事的歪風所污染,動物化服務對象。經過教養的生命是有產能的,可由產值具體證實。
    七、工作者心態上儆醒自己是教養生命而非僅是教養智能。
    受污染的教養工作者,誤以為從別人得到尊敬是因為他們佔有了相當的專業知識而自豪,而忽略了要為別人的幸福做些什麼?如此,只不過是成了一群僅僅通曉考試獲取證照,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消費者+垃圾製造者)。污染的教育體系非但不能提供給社會許多有用的人才,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份子,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全體納稅人提供的公私立教育資源),卻毫無毫不關心在職場上盡責回饋─以服務對象的最大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服務守則,隨考試交卷而淡化消失。
    歲末心語
    我們的服務使用者,因先天的遺傳或後天的種種傷害,以致腦部發展不完全或腦的功能一輩子停頓在兒童階段(12歲以下),無法有理性的思考判斷,對我們的教養在模仿下照單全收,則「使他們走當行的道」(聖經箴言廿二6)自然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天職任務。一年來感謝贊助人可貴的愛心與默默地支持,我們會珍惜自勵於教養,以此社會託付為榮,願天父賜福您尊重生命無私地厚愛憨兒。
    備註說明